《古蹟入門》PDF电子书下载

古蹟入門PDF电子书下载
《古蹟入門》内容简介
李乾朗、俞怡萍 / 遠流出版公司 / 1999-10 / NT$480 -







古蹟開門
展開台灣古蹟的發現之旅
李乾朗
古蹟就是經過時間的考驗,能幸運地躲過天災人禍而留存下來的古代建築物。它不一定是住宅或宮殿,還包括城牆、城門、堤防、碼頭、橋樑、砲台、街道,以及寺廟、道觀、庭園、牌坊、陸墓與近代的學校、教堂、火車站等建築物。我們或許要問,到底什麼人建造的才算?年代多古老才算?規模小的或外觀不美的能列入古蹟否?
古蹟是歷史的見證者
事實上,古蹟是古代人類求生存與因應生活需求而存在的產物,任何人建造的都能證明某個時代的文明水準。以台灣而言,原住民的茅草屋或荷蘭人的紅毛城與漢人建造的台南孔廟,它們的價值是平等的。當然,年代較早的少,年代較晚的多,物以稀為貴,近代的建築物其價值比不上三百年前的孔子廟。
話雖這麼說,但有些近代的建築如砲台與燈塔,它們的數量很少,有的且是孤存之例,那麼價值又提高了。歸結起來,只要一座建築物它不是我們這個時代建造的,它是歷史事件的真實背景或舞台,那麼就可被列為值得保存的古蹟!
古蹟是歷史的目擊者或見證人,古蹟可忠實地反映歷史,它是歷史的一面鏡子。要了解台灣,觀察古蹟便可明瞭。透過考古學家及歷史學者的研究,知道台灣先後有史前人、九族原住民、平埔族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漢人以及近代短暫經營的日本人,他們都留下或多或少的古蹟。其中,西班牙人最少,而漢人最多。
古蹟是無所不在的人類遺跡
我們在街上逛或鄉村走,能見到古蹟嗎?答案是肯定的,只要過去有人類生活過的地方就可能有古蹟。甚至在海拔很高的中央山脈或海上小島蘭嶼,都有原住民布農族或雅美族生活的歷史見證物。在古都台南或古港口淡水與鹿港,也有不少古宅與寺廟,這是中國大陸漢人移民渡海來台灣的見證。甚至,在台東長濱的巖洞裏,還出土了數萬年前人類的遺物,這是石器時代史前人生活的洞窟。所以,台灣的每個地方都有可能出現古蹟。
古蹟是無可取代的文明寶藏
台灣的建築類型很多,然而隨著社會變遷,並未都能保存下來。而且與中國大陸比較,台灣沒有長城,也沒有喇嘛寺或清真寺古建築,更因多地震與颱風,台灣沒有古佛塔。但是台灣的紅毛城卻是中國大陸所無的,因為荷蘭人無法在大陸海岸登陸。
我們因而得到結論,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歷史與古蹟,無法被代替,這是古蹟被視為文化遺產的本質。
古蹟是豐富的文化史課本
台灣古蹟的各種類型實際上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組織,我們觀察古蹟如同閱覽一本豐富的文化史課本。原住民只有住宅、會所、穀倉與聚落,他們沒有城市,即說明了只有部落而尚未形成國家。荷蘭及西班牙人在台灣建造不少城堡要塞,說明他們以少數人統治多數土蕃,強調安全至上。漢人大量建造孔廟、武廟與佛寺道觀,說明了傳統中國社會在台灣逐漸成熟,還有園林、牌坊及書院陸續增多,證明社會分工趨細,土農工商階級形成。進入十九世紀後,西洋勢力進來,燈塔、砲台、教堂及領事館出現。至二十世紀初年,日本統治而加速現代化腳步,火車站、銀行、醫院與博物館如雨後春筍成立。這些不同功能與不同形式的建築,共同組成了歷史的篇章。
古蹟是思考力與想像力的泉源
古蹟因佔據龐大的空間,又受到日曬雨淋侵蝕,常常無法完整保存下來,我們也可以說,古蹟是天災人禍劫後之產物,能留下來的都屬命大。古蹟的價值即根植於建築物背後所隱藏的多方面資料或情報。人類的記憶是有限的,我們的歷史及文化要透過文字圖象傳遞給下一代,古蹟本身就是最忠實而直接的傳達媒介物!
古蹟所負載的資訊除了歷史故事,還包括古代的科技與美學,我們可以了解人類對技術的掌握與審美的變遷。古蹟還可以啟迪人的思考力與想像力。例如看到旗後砲台,腦中浮現清末砲聲隆隆的戰役現場;面對淡水紅毛城,可以想像十七世紀海上霸權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的統治權威;走進板橋林家花園及豐原附近的筱雲山莊,古時文人雅士的生活宛然再現。
文明先進國家如英國、法國、義大利、美國與日本皆不遺餘力保護古蹟。在羅馬,我們看到馬路繞過一處斷垣殘壁;在美國,我們看到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只要具有特色,也被指定為歷史紀念性建築而受到保護。因此千萬不要將古蹟視為現代建設的阻礙,相反地,古蹟就如同一座圖書館、博物館或美術館,它不僅提供了研究與欣賞的對象,也兼具娛樂與觀光功能,更是人類文明往前邁進的基礎與動力。讓我們懷抱著珍視的心去拜訪古蹟,由現場觀察開始,展開台灣古蹟的發現之旅。
一起出發吧!
电子书分类

Copyright © 2023 by 米奇吧 - PDF电子书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14005038号-2